(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围绕川区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山区率先建成节水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的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建设“十大基地”,实现新农村建设新跨越。年内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增长8%。(1)建设“十大基地”。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调整农业结构,突出优势特色,建设1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5O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基地、50万头奶牛基地、50万头肉牛基地、600万只滩羊基地、50万亩高酸苹果基地、50万亩红枣基地、50万亩葡萄基地、100万亩人工甘草基地和200万亩饲草基地,确立我市在全区农业中的主导地位。2008年,新增优质粮食1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7亿公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5万亩;新增奶牛8万头;肉牛出栏25万头;滩羊饲养量达到450万只,出栏250万只;新增高酸苹果10万亩;新增红枣10万亩;新增葡萄7万亩,新增人工甘草23万亩;新增饲草30万亩。(2)培育龙头企业。整合现有乳品加工资源,引进大型乳制品企业,培育两个产值分别过10亿元和5亿元的大型乳业集团。做大涝河桥、沙漠王子、荣宝园等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做强万胜、米来、御马、茂源果汁、科冕、金鹰、天启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4家、市级7家。(3)发展农村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资农产品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壮大各类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5个自治区级、10个市级典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农副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绿色通道”。(4)完善基础设施。抓好太阳山小河防洪、同心预旺至下马关节水补灌、盐池大水坑节水补灌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补灌16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市区马莲渠和金银滩四支渠砌护、红寺堡新圈三泵站和甜水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新建集雨场250O个、水窖3000眼,解决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兴修“三田”5万亩。新修农村公路300公里。(5)加快生态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加强防沙治沙,年内植树造林30万亩,治沙30万亩。实施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入户率达到20%以上。(6)改善人居环境。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新建5个生态移民庄点,搬迁移民5万人。抓好“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和“旧庄点改造工程”,整治建设10个200户以上中心村,新建15个农民新居示范点,改造山区危房危窑3000户。开展扶贫攻坚,做好第二批44个村“整村推进”工作。(7)大力培训农民。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培育劳务中介组织,搭建劳务信息平台,建设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增收渠道。全年培训农民30万人(次),有序输出劳务20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