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继续加强畜禽粪便污染整治。按照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环境功能区等规划,及时调整并严格执行禁养、限养区制度,优化养殖布局,削减散小畜禽养殖户。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牧结合、“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排泄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逐步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小区,淘汰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等落后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养殖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五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地区,争取统一纳管处理,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地区,按照环境敏感程度的要求,采取独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积极采用生物技术、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进行治理。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促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无害化改造或封场。加快推广 “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经济欠发达的偏远或海岛村庄,可以按“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的处置模式进行处理。逐步淘汰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普遍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村庄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
六是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等农产品基地,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完成百万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达到200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1000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5%。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强化农田土壤重点污染区的治理和修复,建设100个“沃土工程”示范区,建设50万亩以上冬绿肥示范基地。示范区内农田土壤重度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轻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七是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全面整治农村河沟池塘。做好河沟池塘清淤、河岸绿化,清除杂物,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到2010年,完成5000公里农村河沟疏浚整治,河沟池塘不低于现有水平。根据水体功能区要求和承载能力,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控制池塘水产养殖,积极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