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基础仍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造成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财政、社会各方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环保基础设施 “重使用、轻监督”、“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下步工作设想
(一)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省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省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整治,60%以上的行政村符合“农村五整治一提高”标准要求,近一半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标准要求,建成5000个县级以上生态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全省40%左右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到72%。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的整治任务;累计完成1000个畜牧生态小区建设或改造;启动水禽养殖场的治理工作。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达到200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1000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5%。提升1000万亩标准农田总体地力,建立100个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重度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轻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是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把保障和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相关法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与评价、便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明确保护目标和责任。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强化地下水管理,实行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二是深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科学编制及实施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从治理农村“脏、乱、差”入手,整乡连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修建生态公厕,达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
三是加强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落实各项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制定农村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有效减少农村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防止“十五小”和 “新五小”等企业死灰复燃。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大对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整治力度,对突出问题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