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由市财政从旗县区上解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生产和购冻精90万支使用资金180万元,生产供应液氮42.5万立升使用资金170万元,购种公牛4头使用资金30万元,购液氮运输车1台使用资金20万元。
3、各旗县区财政投资117万元。主要用于购液氮存储罐340个,培训技术人员1600人次。
4、苏木乡镇投入资金111万元。主要用于冷配站点的维修和标准化建设。
5、沙源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投入资金22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肉牛模式化育肥架子牛购入。
6、金融部门投入贷款5.9亿元,主要用于35万头肉牛模式化育肥架子牛购入。
7、农牧民养殖户自筹投入资金1.16亿元,主要用于肉牛养殖小区、专业村、大户基础设施建设和肉牛模式化育肥架子牛购入。年内建设棚圈20万平方米,青贮窖池9.5万立方米,购饲草料加工机械1500台套。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目标、又好又快的发展肉牛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肉牛产业化进程,市和各旗县区党委政府的肉牛产业专项推进领导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各级财政、金融、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发改委等部门的项目支持资金,要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及时安排到位。各级农牧部门要全力抓好物资保障、技术服务、培训指导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肉牛产业开发项目列入重点项目争取和落实扶持资金,要积极扶持全市新建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专业村、肉牛养殖大户和冷配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协调好各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及产业基地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推动肉牛产业化经营的联动互动机制,快速推进我市肉牛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二)加强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抓好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各旗县区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和市里统一制定的牛人工授精站、小区和专业村建设与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强化管理;对旗县区、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肉牛产业服务体系要不断规范建设标准和严格管理办法;肉牛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建设要做到综合配套。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全市的牛冷配站年内90%要达到“四有”标准,对新建的牛冷配站要全部达到“四有”标准(即有专用固定房舍、有合格的技术人员、有完整的冷配器材、有完善的配种档案),每个冷配站年冷配母牛要达到200头以上。要将牛人工授精站、小区和专业村的管理纳入现代办公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各旗县区农牧部门及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基层,培训和指导农牧民进行肉牛科学化管理,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及时解决肉牛产业化经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上要有新的突破,各地在今年5月1日以前要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合格技术人员达到1600人。要在6月1日前将劣质公牛全部淘汰,对留用的扫尾公牛要严格单独管理,坚决杜绝冷配期内混群,巩固全市范围无劣质公牛的成果。冷配母牛受胎率要达到90%以上。各地要合理布设整合冷配站点,要严格掌握冻精和液氮使用数量,对超出本实施方案计划供应数量的,由旗县区提前提出计划并自行筹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