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拓展经济社会领域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引进培植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建设培育若干国家级、省级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基地,大力拓展对欧美、日韩的服务外包市场。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服务外包支撑、服务、促进、保障体系。
(二)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在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基础上,推进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等六大现代服务产业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加快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培育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引进境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适应国际化大生产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旅游业对外合作,利用外资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引进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和旅游品牌。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培训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和会展、会计、评估、审计、律师等商务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加强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实施孔子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抓好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好文博会和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结合起来,促进齐鲁文化和山东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际智力资源。积极开展体育对外交流,办好奥帆赛和十一届全运会两大赛事,推动我省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展示我省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扩大国际教育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强留学生服务管理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开展政府及民间医疗卫生对外交流,搞好项目合作和国际援助,引进先进医疗技术,促进我省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六、提升对外开放环境竞争力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长期稳定的外经贸政策支撑体系。对重点领域产业招商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引进国家和省鼓励的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给予奖励。对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以及开展相关国际认证等给予扶持。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和扩大进口的扶持政策。加大“走出去”资金扶持力度,重点用于支持境外资源开发、经贸合作区建设、承包工程等。对西部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延伸保税政策功能,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积极申请设立青岛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功能优势,构建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为龙头,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为枢纽,保税仓库、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