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行署提出的工业园区建设“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2008年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落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和评审报批工作。原则上一个旗县重点建设一个园区,已形成多处占地的旗县应尽可能收缩,向主要园区集中。工业布局规划不明确的地区要尽快搞好布局规划,已明确工业布局规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详规。园区规划要以产业规划为主线,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合理布局上下游企业。2008年,各工业园区都要完成总规、详规、环评、水资源论证和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评审批复,都要千方百计完成土地征用或收储工作。白音华和多伦两个工业园区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循环经济园区规划编制评审工作,争取年内得到自治区经委的审查并上报自治区政府批复。二是多渠道筹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各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五通一平”,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三是进一步增加入园企业户数。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年新引进入园企业130户,每个重点园区至少引进2-3户规模大、档次高、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同时,积极引进为大项目配套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延伸。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乌旗有色金属冶炼园区要按照已批复的规划,加大引进项目和企业的力度,完善循环经济链条。
(四)狠抓节能减排和循环生产,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具体要求,今后新上工业项目必须符合节能标准要求,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的准入。现有企业要加快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各地都要建立完善重点耗能企业挂牌督办制度,开展能效水平达标活动。为此,今年全盟确定了50户重点耗能企业,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具体的考评办法。对这些重点耗能企业都要开展能源审计和督查工作。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要求是都要编制节能规划;对所有用能企业的要求是都必须定期向工业主管部门报送能源消耗统计报表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重点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各级都要建立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严格的问责制。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各旗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按照自治区下达的《2008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书》的要求,认真落实行署下发的《锡林郭勒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切实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的审核工作力度,扩大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范围。根据自治区经委的工作部署,我盟年内力争有3户以上企业通过自治区清洁生产审核。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我们要主动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一些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在电力、煤炭产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几个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基地。年内每个旗县市至少要编制上报 2个以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各旗县市(区)经济局要及时申报符合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发展循环生产为重点促进产业延伸。我盟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势特色产业链条短,现有企业主要生产面向中下游产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此要重点解决生产方式“粗”、产品结构“初”和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构筑发展煤-电-热及粉煤灰-石膏综合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气-废渣综合利用,金属矿采选、冶炼及矿石、矿渣综合利用和畜产品加工及附产品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顺应国家扶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策划建设一批循环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做到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构筑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能高效型增长方式。这方面,要尽可能争取国家、自治区安排的专项资金、政策扶持。要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项目,各旗县市要有计划地推进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利用循环硫化床锅炉替换链条锅炉,利用低热值低成本褐煤替代价值高排放大的烟煤。加大对现有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企业必须按要求上环保设施,达标排放。煤矿排土场必须绿化,矿区道路都要硬化,疏干水得到综合利用。顺应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坚持高起点、大规模、长链条发展,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煤炭开发在规模、回采率、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环保等方面都必须达到产业政策要求,规划布局和实施一批深加工项目,努力提高延伸加工产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和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积极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及下游产品加工制造业,开发生产甲醇下游及精细化工产品,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向高加工度演化;大力推进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产业发展尽快引进一个多晶硅生产企业,逐步建成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电站。通过引导优势企业重组、收购、兼并,实现金属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采选冶一体化,推动产业延伸和升级。新建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单系列冶炼能力必须达到最低规模标准(铜、锌10万吨,铅5万吨以上),自有矿山原料必须达到30% 以上。新上水泥项目规模必须达到日产2500吨以上,采用新型干法工艺并配套低温余热发电机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