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力推进城市精品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策划与城市形象设计工作,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再施工的思路,对城市整体形象及工程项目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建立完善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咨询审查制度,做好方案选优,切实加强建筑风貌管理,结合人文自然元素,打造具有鲜明建筑语言和地方文化特色,促进城市建筑群体和谐统一,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个性的城市景观。大力开展城市综合节能,重点加强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全面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推广新型墙体等新材料,强化建筑色调管理。
10、着力抓好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建设,突破瓶颈,打通城市出入口,改造或加固城市桥梁,完善支路配套,改造小街小巷,增强城市多层次道路的衔接性和通畅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发展城际快速干道,加快形成路网完善、结构合理、快速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11、突出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城镇功能建设的重点,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抓紧抓实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行动工作,中心城区及市辖各县(市)在2008年必须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落实配套政策,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省级园林城市和正在申报省级园林城市的县(市)2008年内,必须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2009年前投入运行;其余县(市)2009年必须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2010年投入运行;中心城区应抓紧选址新建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所有县(市)在2010年前必须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并投入运行。
12、注重完善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把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排污、防洪、绿化、环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科学制定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加快中小学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城区学校大额班问题。继续大力推广完善廉租住房“赣州模式”,切实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供气、电力、电讯、公共交通、环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扩张并向乡村延伸覆盖。
13、加大园林城市建设力度。2008年内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加大城市园林绿化资金投入,城市各项建设应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探索政府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相结合的路子,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大力营造城市公共绿地,抓好城市道路、居住区、河道两岸和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化,推广立体绿化,合理布局城市公园,建绿见花,乔灌结合、以乔为主,广泛应用适生乡土植物,推进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努力建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调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通过创建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切实提升城市品位。
14、更加重视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坚持把小城镇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整洁的要求加快规划和建设,严格规划实施与管理,注重发展特色,着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突出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因地制宜撤并乡镇,研究制定培育中心镇的有关政策,从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产业支持等方面促进中心镇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发展中心镇房地产业,吸引农民和城镇居民购房置业。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圩镇为重点,在全市所有圩镇广泛开展圩镇环境整治和文明圩镇创建活动,着力解决“脏、乱、差”等问题,努力探索具有赣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之路。实行主攻大村战略,做大做强产业,突出抓好中心村、大村庄及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村庄的整治建设,建设新型村落社区,重点扶持建设初具城镇功能的中心村,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中心村城镇化特色。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