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一是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造纸、机电、纺织、化工、橡胶轮胎、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在上大项目的同时引导企业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加快建设节能型产业体系。二是切实解决工业有效投入不足问题。整合市级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集中用于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北移和20个重点工业企业的做大做强。三是加强重点在建项目调度,加快推进实施。突出抓好杜邦公司年产20万吨钛白粉及配套、华泰集团林浆纸一体化、垦利石化20万吨燉年甲醇、三阳纺织高支精梳纱线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四是以市属两个经济开发区为突破口,搞好功能定位,促进产业聚集和市属工业发展。东营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石化、盐化及海洋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及与之相配套的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五是认真落实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政策,推动油田存续企业加快改制和发展壮大。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培育胜利高原、孚瑞特、胜动、胜机等骨干企业,打造全国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五)优化发展环境,繁荣发展服务业。一是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搞好黄河口旅游开发,突出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和黄河口文化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二是依托城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及广利河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搞好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孵化、外包服务、软件信息、金融保险、咨询评估、媒体中介、文化会展、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大中型工业企业二、三产业的分离工作,对现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仓储、包装、物流配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设备及场地租赁等业务进行分离。四是落实安排好政府引导资金,进一步放大资金使用效应,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领域,培植一批服务业聚集区和骨干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五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消除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六)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活力。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黄河三角洲开发总战略的全面实施仍然要靠改革。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企转制步伐。二是深化财税、价格、投资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序决策政府投资项目,完善城市建设融资模式。落实国家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政策,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探索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稳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培育发展要素市场。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进程。规范发展土地市场,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提升东营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五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建设,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范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