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和后劲。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重点项目和便民实事以及“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以“三路两港一场”为主体的大交通体系建设。加快荣乌高速公路东营段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全线贯通;加快实施东营港扩建、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和东营机场扩建步伐;加大广利港扩建工程、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等项目的协调推进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继续按计划推进广利河治理工程,加快黄河水城建设步伐。加快湿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黄河国际论坛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建设进度。加快防潮大堤建设改造,构筑起安全屏障。加强能源建设,重点推进大唐东营电厂、国华风电等项目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围绕高新技术、外包服务和软件园区,筛选论证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二是拓宽思路,创新建设项目运作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运作方式,发挥城市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和融资职能,利用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搞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探索有效形式,整合组建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生产能力的大型石化公司,支持大型盐化集团北移,到临港产业区投资兴业。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帮助推动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和上市企业再融资。探索发展民间信贷、企业互助担保等形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融资多元化。三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促使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投向高新技术、技术改造、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投资结构渐趋优化。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壮大渔业、畜牧、蔬菜、冬枣、棉花等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渔业和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大户,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三网”绿化、农产品安全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水产开发配套设施、现代畜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信息化、“一池三改”等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设施装备支撑能力,确保满足农业安全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