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完成3个县(市、区)279个行政村的农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任务,做到健康教育有人教,“四病”防治有人包,农民健康有人检,环境卫生有人管;对市区50岁以上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率达到90%;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惠农效益,报销门槛由去年的150元降低到75元,对每一位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政府补助资金由去年的40元提高到80元。(杨培君副市长负责,市卫生局牵头,教育局、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协助落实)
(八)实施文体促进计划
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为目的,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3、电视电影进村。每月为每个行政村放映1场数字电影;完成电影“2131”农村数字放映计划;解决1200户偏远自然村农户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衡鸣副市长负责,市广电局牵头,财政局协助落实)
24、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吴忠市图书馆,争取立项建设市文化艺术馆;开工建设5个乡镇文化体育站;为10个村、40个农民文化户、10个农民文艺团队配备活动器材和图书;完成400场广场文化活动,为每个乡镇送戏3场。(衡鸣副市长负责,市文体局牵头,发改委、财政局协助落实)
(九)实施支农惠农计划
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科技、信息等方面支持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5、科技支农。建立2个自治区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2个科技入户示范县。(何旭东副市长负责,市科技局牵头,农牧局、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协助落实)
26、人才助农。培训80名县一级具有大专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村科研开发骨干型实用人才;培训200名乡一级具有中专学历、初级职称的各类专业实用人才;培训400名“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能手”。(赵永清副市长负责,市人事局牵头,科技局、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协助落实)
27、信息惠农。建设200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对全市532个行政村的信息员进行培训,培训农民22000人。(何旭东副市长负责,市信息中心牵头,科技局、文化局、财政局、扶贫办、科协等部门协助落实)
28、流通富农。实施以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为主的“三新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新建配送中心6家,农资农家店240家,新建10个社区电子邮政小木屋,基本建成覆盖所有乡镇及95%以上行政村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吴汉宝副市长负责,市商务局牵头,财政局、供销社、邮政公司等部门负责落实)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