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十一五”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促进首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举办奥运会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依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市教委《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北京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坚持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开放性、多功能,推进北京职业教育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两网三级全覆盖多功能开放式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两网指北京市职成教网、北京学习型城市网;三级指市教委、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三级平台;全覆盖指全市所有职业学校都要建成达标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与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多功能开放式指的是全市职成教育要具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电子政务管理、社会服务等功能,面向社会开放,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社会进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生活服务。
二、北京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配合全市三大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培训、信息化师资建设、信息化教学及管理等五大方面入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到2010年使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部达标;探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北京市职成教网、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市、区县、学校三级的互联互通,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电子政务管理、社会服务等功能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拓展信息化功能,为社会建设服务。
(一)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达标计划,从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培训、信息化师资建设、信息化管理等五大方面入手,通过三年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1.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目标
(1)学校配有企业级专用服务器不少于5台,具有硬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学校网站运转良好,信息资源丰富,学校外网与INTERNET连接带宽不小于10M,能够成为北京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支撑学校。
(2)学校每5名学生配有1台计算机,校园网主干1000M且全部100M到桌面,校内计算机可同时上网。多媒体网络教室不少于3个,具有丰富的电子图书(库容量10万册),具有丰富的影视音频资料。
(3)每2名教师配有教学用便携式计算机1台,校园网及网上信息资源能够支持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工作,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完备,保证学生上网安全。
(4)按教委统一部署,做好学生卡融入北京市教育IC卡规范体系工作,学校应用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全方位管理,各种管理制度完备。
2.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教师技能与教研目标
(1)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维护、使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的专兼职队伍。
(2)40%以上的教师经过市教委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能熟练使用相关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积极参与相关课程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3)适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课程应采用信息化教学。学校应对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开展研究。
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目标
(1)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应发挥重要作用,网络办公软件配备齐全,学校各部门的主要管理内容均应通过内网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及管理信息可实现校内实时检索。
(2)学校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市教委职成教网、北京学习型城市网实现电子政务管理。学习资源应面向社会开放。
(二)完善北京职成教网功能
1.探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探索面向市场、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北京职成教网良好运行。
2.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沟通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