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针对不同级类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标准,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幼儿园级类评审、年审及评选等评价体系中。
2.建立年度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通报制度,每年各幼儿园、各区县教委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市教委在汇总各区县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数据后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
附件3: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为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工作步伐,更加深入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2008-2010)。
北京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原则,以管理信息化为突破,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强应用,提高效益,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网络化基础教育环境,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全面提升北京教育信息网的承载能力和互联速度,健全网络安全体系,使之成为全市中小学开展信息化应用的大动脉
1.2010年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网络全面升级至10G带宽并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络标准。继续开展区县区域网络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工程,所有校园网络不低于10M带宽接入北京教育信息网。
2.完成北京教育信息网市、区县、校三级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升级改造,对来自外部的数据访问接入应采用通过国家有关机构认可的安全产品,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内部的信息管控,形成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监控体系、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北京教育信息网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运行。
3.加大对中小学校信息化的经费投入,到2009年全市中小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提前一年达到新颁办学条件标准。
二、以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规范数据标准,统一认证系统,建成基础教育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融通和共享,提高中小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4.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将基础教育的各项日常管理数据整合,增强实效,在完善电子化学籍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招生考试、综合评价、人事管理、办学条件管理等多种应用。实现基础数据的融通和共享,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规范、准确、快捷的基础数据,及时向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信息。
5.2008年完成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交换、传输等各项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分布存储的基础教育数据体系和认证系统。
6.继续做好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应用和推广工作;2008年起开展教师卡的发放和应用工作,将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与学生卡、教师卡相结合,形成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数据信息链。
三、整合全市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形成集研修、培训、科研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集学习、实践、评价于一体的学生素质教育平台,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7.进一步完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整合全市各类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融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8.依托教研部门、在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信息资源应用的有效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用资源网、研修网、教师网、课程网等平台,促进区域、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9.大力推进数字德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综合评价平台建设与整合,建成覆盖基础教育各主要学科知识点的网络同步课堂,初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素质教育网络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
10.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培养一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管理队伍;制定教师信息能力培训规划,出台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开展新一轮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
11.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优先改善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任职待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