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四)培育队伍、提高素养。

  21.培养一支既精通信息技术应用、又懂教育管理的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

  22.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区县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区县教委和学校应制定师生信息能力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激励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绩效考评,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网络道德、健康的网络行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有用人才。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全民信息能力提升作贡献。

  (五)加强监督、安全运行

  23.加强信息内容管理,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支持高等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学科和专业设置。开展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的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技能。

  24.建立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数据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

  (六)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25.鼓励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加强与国内外信息化工作的经验交流、与信息行业之间的合作,吸收最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思想,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并大力宣传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果,扩大首都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1:
北京市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校务)
建设行动计划

  电子政务(校务)建设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程。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北京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京信发〔2007〕1号)精神,加快北京市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校务)建设进程,积极探索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新模式,结合本市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整合与融通教育资源,拓展公共服务功能,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运转效率,增强管理和决策能力,全面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建成以北京教育信息网为网络依托,贯通市、区县、学校,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服务广大市民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提升首都教育政务工作水平。
  (二)建成与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上级部门决策和业务开展提供支持,满足各级部门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
  (三)通过网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教育信息服务,努力满足市民的教育信息需求,促进教育行政管理逐渐向教育社会服务转变。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基础建设,完善教育政务网络体系。
  1.完善三级政务网络体系。
  加大电子政务(校务)基础网络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认证体系,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认证,形成标准统一、权限清晰、信息安全的市教委办公网、教育政务内网和教育专网三级政务网络体系。市、区县、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直属直管单位间政务信息共享,文件、资源流转顺畅,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明显增强。
  2.完善政务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完善政务流程、社会服务、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一系列电子政务(校务)服务标准,规范电子政务(校务)工作。加大管理力度,采取身份认证、IP地址绑定、实名制上网等技术手段,确保本市电子政务(校务)网络和信息安全。
  (二)完善网站建设,推进政务(校务)公开。
  1.强化政府和单位网站建设。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教育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建设集政务(校务)公开、网上办事、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在线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政府和单位网站,实现与市教委网站的融通和整合,形成网上政府门户,搭建教育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满足首都市民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打造政府为民服务的网上窗口。
  2.切实推进政务(校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