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京教研〔2008〕2号)
各区县教委,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市教委直管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服务,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广,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速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落实“信息惠民”;统筹规划今后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整体推进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2008年第8次书记主任办公会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服务为本、和谐发展”原则,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与共享为核心,以构建统一的基础保障环境为基础,以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障,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支撑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环境。
2.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市、区县、学校相互连通,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建成资源丰富、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建成高速、稳定、安全、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面向首都全体师生与公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服务,为逐步实现学习型、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为达到首都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一)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
3.建成教育政务服务平台。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实现教育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提供网上办事和群众关心的教育信息等服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教育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建设集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在线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政府和单位网站,并实现与市教委政府网站的融通和整合,形成网上政府门户,满足广大市民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需求。
4.建成教育政务管理平台。各区县、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直管直属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电子政务(校务)系统,并与市教委办公系统连通,探索实现协同办公,促进文件、信息的高效流转,创新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体制。在完善原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IC卡的基础上,逐步开发标准统一、融通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数据、提高管理效率的教育政务管理平台。
5.建成教育决策支持平台。搭建教育决策信息共享平台和教育地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信息。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制定安全等级标准,提出各项应急预案,推动全市教育系统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应对各类紧急事件;逐步开展电子政务(校务)效能评估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电子政务(校务)的效能,开展科学分析,使管理者、使用者了解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成效,促进电子政务(校务)工作的更大发展。
(二)实施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
6.建成开放便捷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市教委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2010年前,建成1000门高校市级精品课程资源,300个特色教育资源库。以中小学及幼儿园资源平台、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高校特色教育资源库、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市民终身学习资源建设为基础,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将各类教育资源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开放共享、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和自身素养的提高,服务于学生和市民的自主学习。
7.构建人人受益的网络教育平台。市教委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搭建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科研应用平台,为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已建成的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建立一个集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一体的远程教育体系,完善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的建设,搭建服务全社会的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终身学习服务,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化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