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油料基地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按云南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加工企业和市场优先发展一批跨区域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和油菜良种繁育基地。要结合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整合相关资金,加强油料基地小水池、小水窖及沟渠配套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油料作物种植区域,改善种植条件,提高油料种植产量和含油率。力争到2012年,建设5万亩以上的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县20个,其中,滇东北6个,滇西北1个,滇中5个,滇南4个、滇西南4个;建设南部2万亩以上的花生高产示范县3个县;在滇中、滇西南建设特色油料作物生产、加工基地县2个;在昆明建设油菜原原种、原种及杂交种亲本繁殖基地,在滇东北、滇中和滇西南建设5个良种繁育基地,满足全省油菜生产用种。
(三)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省级及地方油脂加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到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开发低芥酸菜油、优质豆油、花生及其它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继续扶持各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
(四)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把符合金融机构贷款要求、有市场有效益的油料企业推荐给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推动银企有效合作。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油料作物保险业务,逐步将油料作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并给予保险补贴。
三、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各级要加大对油料作物科研、种子工程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油料作物品种培育与产业化,推动优质油料新品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广适、多抗新品种培育,特别是适宜旱地种植的稳产型品种、高含油量品种的培育,加强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建设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平台和新品种产业化基地。
(二)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各地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重点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高产花生新品种、油花两用红花新品种等。研究制定“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推进油菜标准化生产。加快油菜免耕种植、花生间套作等技术的应用,分品种建立高产示范展示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力争杂交油菜面积提高到油菜播种面积的40%左右。各级农业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