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任务
(一)系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条件改变对流域洪水、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河流情势的影响,深入研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满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为前提,科学界定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二)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整体与局部双赢、近期与长远兼顾为目标,科学统筹论证,明确流域治理、开发、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顺序,充分发挥河流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对生态良好的流域,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对生态恶化的流域,提出有效遏制的措施。
(三)合理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水能开发、河流岸线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制定流域供水、灌溉、防洪、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节水、发电、水土保持等规划目标,拟定流域各类河流河段的功能区划,明确不同河流河段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及其目标和任务。
(四)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流域综合规划方案和各专业规划方案,分别对各流域到2020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五)合理估算流域综合规划实施的投资需求,科学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六)研究提出保障河流功能有效发挥,加强流域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工作要求
(一)着眼于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针对重点城市、重要河段河堤建设滞后、达标率低、防洪标准不高,病险水库隐患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并合理确定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布局,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巩固防洪基础设施,加强洪水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二)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以水资源科学配置为核心,确定流域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研究提出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着眼于提高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能力。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充分考虑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确定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纳污能力,完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
(四)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统筹安排流域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任务,处理好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城乡间以及行业间的关系,兼顾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合理确定流域开发利用布局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