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重点工作的通知

  44.大力实施各项民生工程。
  年度目标:在省18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11项民生工程。扩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城乡居民。进一步建立实施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
  主要措施:强化目标责任,细化分解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部分民生工程实行提标扩面。调整支出结构,通过安排超收收入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安排到位。
  十二、推进平安合肥建设
  45.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年度目标:社会治安和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市85%以上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100%的城区达到和谐城区标准。
  主要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二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治安卡点,公共复杂场所、主要道路和治安卡口、易发案区域实时电子监控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流动人口、出租房服务管理工作。四是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深化打击“法轮功”等邪教和有害气功组织工作。五是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工作,建立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六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依法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工作网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七是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积极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46.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年度目标:安全生产总体考核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死亡率控制在0.28以内,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2.8以内。
  主要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台账,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消防、交通等公共安全隐患。
  47.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年度目标: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主要措施: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做好品牌培育基础性工作,坚持整治与扶持、监管与建设相结合,初步建立重要日用消费品、食品等生产企业全过程的监管链条。深化药品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强化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动态监管和现场检查,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长效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药品监督网络。
  十三、建设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48.进一步推进效能建设。
  年度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主要措施: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向公共安全、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就业保障等方面倾斜。合理划分市与县(区)的事权和财权,激发基层活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着力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政出多门的问题。积极构建行为规范、流程便捷、监督有力的审批新机制,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继续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行方式及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下大力气压缩会议、减少文件。加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拓宽网上审批范围,提高在线办事水平和能力。
  49.坚持依法行政。
  年度目标:提高行政决策和制度建设质量,努力促进政府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主要措施:一是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二是严格执行《合肥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落实行政问责制度。三是认真贯彻实施《合肥市(2008-2012年)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是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完善综合执法,加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细化和分解;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业务水平和能力测试。
  50.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年度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重在建设的廉政工作要求,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主要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纠风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环境保护、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审计工作,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完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并形成跨部门公务员交流机制。

  市政府2008年重点工作安排分解表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负责领导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配合单位

努力增加有效投入

1

加大项目对接力度

魏晓明

市发改委

市经委、农委、建委、环保、科技、交通局等

2

扩大信贷投放

钟四清

市发改委、财政局

市国资委、经委、投融资管理中心等

3

推进企业上市

钟四清

市发改委

市经委、国资委等

4

激活全民创业

魏晓明

市经委、工商局、劳动保障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工商联等

5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魏晓明

市发改委、经委

市财政局、国资委、建委、规划、环保、国土局等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6

壮大县域工业

魏晓明

市经委

市发改委、规划局、农委、国土局等

7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张 进

市农委、畜水局、林业局

市财政局、旅游局、环保局、粮食局等

8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张 进

市农委

市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劳动保障局等

9

推进新农村建设

张 进

市农委、国土局

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继续推进“工业立市”战略

10

进一步完善“工业立市”政策和推进机制

魏晓明

市经委

市发改委、财政局、地税局、工商局、科技局、法制办等

11

加快汽车、家电等基地建设

张晓麟

魏晓明

市经委、外经贸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局、招商局等

12

加强开发园区统筹规划建设

张晓麟

魏晓明

市发改委、各开发园区管委会

市建委、规划局、国土局、经委、财政局等

继续推进“大建设”

13

高起点统筹规划

吴存荣

市规划局

市发改委、经委、建委、环保局、商务局等

14

加快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魏晓明

李 红

市发改委、交通局、建委

市规划局、国土局、重点局、园林局、市容局等

15

推进城市道路建设

魏晓明

市建委、重点局

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公安局等

16

推进老城区改造

吴存荣

市规划局,各区政府

市建委、重点局、国土局等

17

加快推进滨湖新区建设

吴存荣

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

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建委、重点局、商务局、房产局、招商局等

18

加快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李 红

市建委

市发改委、重点局、财政局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9

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杨增权

市创新办、科技局

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信息办,高新区管委会等

20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杨增权

市创新办、科技局

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信息办,高新区管委会等

21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杨增权

市创新办、科技局

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信息办,高新区管委会等

22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杨增权

市科技局、科协

市政府有关部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3

积极申报“合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魏晓明

杨增权

市发改委

市创新办、科技局、高新区、经开区等

24

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

吴存荣

市国资委

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等

25

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李 红

市建委、财政局

市市容局、园林局、综合执法局、人事局(编办)等

26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钟四清

各县政府

市政府有关部门

扩大对外开放

27

推进省会经济圈建设

魏晓明

市发改委

市规划、建委、交通局、商务局、财政局、政府研究室、经委、旅游局等

28

实现有效招商

张晓麟

市招商局

市外经贸局、外办,发改委、经委等

29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张晓麟

市外经贸局

市招商局、发改委、经委、外办等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魏晓明

市经委、环保局、发改委

市科技局、财政局、物价局、建委、农委、统计局、质监局等

31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魏晓明

李 红

市环保局、发改委、建委

市经委、农委、科技局、国土局、水务局、旅游局、园林局、市容局等

32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方 军

市国土局

市经委、发改委、农委、财政局,各开发园区管委会

33

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李 红

张 进

市园林局、林业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农委、建委等

发展现代服务业

34

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

张 进

市商务局

市财政局、农委、交通局、供销社等

3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张 进

钟四清

刘烈东

市商务局、发改委、

外经贸局

物价局、经委、教育局、财政局、文广局、卫生局、工商局、旅游局等

36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杨增权

市旅游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文化局等

37

积极做好会展工作

张 进

市商务局

市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市容局、科技局等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

38

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杨增权

市文广局

市发改委、建委、重点局、财政局等

39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杨增权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物价局、人事局(编办)等

40

加快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卢仕仁

市卫生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41

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

杨增权

市体育局

市财政局、教育局等

42

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杨增权

市人口与计生委

市公安局、工商、房产、卫生、民政等

十一

全面推进民生工程

43

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卢仕仁

市劳动保障局

市财政局、地税局等

44

大力实施各项民生工程

张晓麟

卢仕仁

市财政局

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十二

推进平安合肥建设

45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卢仕仁

市公安局、信访局、民政局

市教育局、司法局、民委(宗教局)、劳动保障局、人口计生委、国资委等

46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吴存荣

魏晓明

市安监局

市经委、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建委、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等

47

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张 进

市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市卫生局、工商局等

十三

建设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48

进一步推进效能建设

张晓麟

市行政服务中心、法制办

市人事局(编办)、信息办、监察局、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

49

坚持依法行政

张晓麟

市法制办

市政府有关部门

50

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张晓麟

市监察局、审计局、人事局

市政府有关部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