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推进省会经济圈建设。
年度目标:积极配合完成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和协调发展,推进省会经济圈成为安徽省的首位核心城市圈层,尽快形成以合肥为核心的核心产业集聚区,以六安、巢湖两市为主中心的主要产业集聚区,以县城和其他重要城镇为依托的城镇产业发展区。
主要措施:完善省会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为集聚和扩散经济圈内各要素提供良好的平台;完善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为开展圈内各种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条件;完善中心城市的创新功能,建立健全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机制;采取具体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合肥与巢湖、六安等市开展产业发展规划、道路建设、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对接。推进合淮同城化,加快推进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统一的创新平台、农产品统一市场供应和旅游城市联盟。
28.实现有效招商。
年度目标:全年招商引资总量突破700亿元,力争实现80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2.6亿美元,力争引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合肥。
主要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工作汇报会和调度会制度。围绕境内外重点投资来源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主导产业,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重点招商活动。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招商小组组建方式,完善招商小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组建第五批招商小组。建立客商资源新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整合招商资源,强化驻京办和驻沪办招商引资职能,协调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招商资源,开展有序、有效招商。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深入开展审批流程再造;推进招商项目全程代办制,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外来投资绿卡制度。扩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我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9.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年度目标:力争全年合肥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达到51.6亿美元,增长2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含外派劳务)营业额达到5.65亿美元,增长20%。
主要措施: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家电及机械、软件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力争服务贸易出口有较大突破。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引导企业积极扩大代理出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八、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年度目标: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其中全市38户重点能耗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8.4万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8万吨。主要污染物COD减排1600吨。
主要措施:一是建立节能减排监测与责任体系,严格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二是以电力、钢铁等六大行业为重点,推进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三是继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城市垃圾发电项目;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四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五是出台合肥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
31.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年度目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完成削减目标任务,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内。
主要措施:一是以巢湖综合治理为龙头,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治污投入,实施巢湖沿岸生态治理工程。继续推进南淝河截污工程,开工建设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西南部生态补水工程。二是加快建设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望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一期续建工程,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改造。三是加快主城区、开发园区及四大组团污水管网的建设与对接。四是继续深化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五是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和执法水平,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坚决关闭高污染、高能耗“十五小”、“五小”企业。六是继续抓好城市油烟、噪声污染控制,加快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步伐。
32.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年度目标: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指标、规模,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力争2008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工作居全省各地区前列。
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层层落实依法管地用地的责任制。二是开展全市闲置土地尤其是房地产用地(含三县“141”组团范围内)专项清理行动。三是建立县区、开发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综合评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是完善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反应机制,严格实行工业用地最低限价制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33.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年度目标:全年完成新造林地1.35万亩,绿色长廊林带建设245公里,新建园林绿地10000亩以上,栽植乔木100万株,力争至年底绿化覆盖率达41%。
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林业投入,重点抓好中日友好林三期1800亩造林工程、长丰县大房郢水库1800亩生态林工程、巢湖边岸3000亩水源涵养林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二是实施合肥外环森林生态长廊建设一期工程20公里,栽植面积约4000亩。三是推进蜀山森林公园二期、蜀峰湾公园、三国遗址公园和逍遥津公园扩绿等重点园林工程建设,续建高压走廊绿化项目。四是结合道路景观整治,高标准实施精品道路绿化工程。五是结合十五里河、四里河、板桥河、塘西河、二十埠河河道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设滨河特色绿化带。
九、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
34.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
年度目标:改造和新建一批城乡市场,建成乡村连锁店50家,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市场体系。
主要措施:一是加快推进信地城市广场、明发商业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启动周谷堆市场的新建工作,加大专业特色市场建设,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改造农贸市场3-5家。二是深入实施“三绿工程”,创建绿色市场3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建成乡村连锁店50家,形成城乡流通网络新格局。三是加快规模蔬菜基地产地、县级和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大和完善周谷堆批发市场建设,形成完善的四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