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财政收入、分配和资金使用制度,加大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市直部门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取消执法执收部门收入按比例分成或实行收入返还的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行公务卡消费结算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市场融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努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年内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实现市直部门、县市区之间的网络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网上审批、公文处理、应急指挥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按照建立五个平台(提高效率、为民办事、助民生活、监督政务、与民交流)的要求,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完善“市长电子信箱”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市民来信,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4.理顺市区管理体制。 以加强市级政府宏观管理、完善城区政府职能为重点,形成统一领导、强化基层的管理体制和格局,市级主要抓好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结合市区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市区政府事权,理顺环卫等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区义务教育、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加强街道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政务公开。 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扩大政务公开范围。采用网站、信息公告栏等方式,重点公开机构职责、政策法规、工作动态、行政审批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和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公开、咨询、听证和公示等制度,及时向公众发布重要政务信息,努力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医院、学校、公交、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要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方便群众生活。
(五)强化公共服务。 加快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就业服务、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 推动“平安荆州”建设。
(六)优化发展环境。 严格执行企业零干扰制度和收费公示制度,为投资者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发挥行政投诉中心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监督考核、投诉反馈、责任追究等制度和办法,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经济秩序。加强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