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专业素质
(十九)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倡教育家办学,致力培养一批名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做学生信赖的知心朋友,争做“敬业、爱生、奉献”的模范;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做学生信服的人生导师;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受学生爱戴、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坚持“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的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原则,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外语教师培训、教育硕士培养、骨干教师研修、教育科研合作等项目上,深化与国内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继续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发达国家高校进修培训,努力构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班主任),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学科骨干三个梯队的骨干教师队伍。各地要统筹配备农村学校教师,确保学科结构合理,人员编制符合实际需要,引导农村自然形成的小班制学校推行“小班化教育”。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师资流动和新教师录用机制。要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以“一专多能”为目标,进一步做好扶贫支教工作,努力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二十一)努力提高教师经济待遇。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全市各地教师应同等享受当地公务员享受的国家、地方性增资和津贴补贴以及各地自行实施的其他奖励等,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统一发放。2008年起,全市启动实施骨干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年度工作考核奖制度,试行市本级中小学校长工作目标考核奖制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工作目标考核奖制度。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
八、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扩大城乡优质教育资源
(二十二)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市本级和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市辖区完全中学,于2008年起实施高中与初中分离计划,并抓紧统筹做好校网布局调整工作,建成7-8所独立高中,加快推进市区两级办学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市管高级中等及其以上教育,区管初级中等及其以下教育”的教育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