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二)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组织体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组建集综合协调、组织领导、指挥督促等职能于一体的应急领导组织体系,建设集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常态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应急反应体系,建设集信息收集、信息报送与反馈、信息督办等职能于一体的应急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集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技术与法制保障等职能于一体的应急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集主动预防、城乡联动、防灾减灾等职能于一体的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三)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加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制基础;改进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制度,定期召集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公共安全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做好风险、隐患及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打好基础;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机制的建立,制定客观、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同时,进一步完善值守应急、信息报送与反馈、处置规程、宣教培训、社会动员等相关工作制度。

  三、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

  (一)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建立与驻市解放军、武警、预备役民兵的应急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公安机关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区域特点、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应急培训与教育工作。对全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及应急机构负责人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开展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入课堂。二是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法制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自救能力。三是开展应急演练和突发公共事件分析评估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提高实战能力;认真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分析和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工作规律。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