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四)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坚持以扶持规模养殖场(户)和标准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畜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聚点成块,扩线成带,构建具有突出资源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产业经济区,形成“一个板块、两个园区、五条产业带”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即:重点发展以临潼区为主,辐射带动阎良区、高陵县、灞桥区的奶牛经济板块;着力建设临潼区骊山岭区和蓝田县的养羊园区、高陵县种禽生态园区;加快打造周至县、户县、长安区的西部生猪产业带,临潼区、高陵县、蓝田县、阎良区的东部生猪产业带,户县、长安区、蓝田县的南部家禽产业带,临潼区、高陵县的北部家禽产业带,周至县、户县、长安区、蓝田县的秦岭北麓黄牛产业带等5条产业带。
(五)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草食家畜,稳定猪鸡生产。鼓励扶持规模养殖,奶牛生产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家禽、生猪生产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肉牛、羊重点发展专业养殖村。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努力增加名特优新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优化饲料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做大做强我市的饲料产业。
(六)加快推进健康养殖调整养殖模式,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为依托,在大力推广奶牛“五统一”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广“临潼奶牛数据化管理”模式和“正大养猪模式。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逐步使畜禽养殖在选址、圈舍建设、畜禽品种、投入品、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粪便处理、畜产品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鼓励和支持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村购置环保设施设备,实施沼气开发等项目,实行畜禽排泄场无害化处理,不断加快全市畜牧业科学化饲养、全程化监控和安全化生态化进程。力争今年全市30%以上规模化养殖实现稳定达标排污;到2010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230个以上,标准化规模场(户)50个以上,全市所有规模化养殖生产的污物做到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实施畜牧业科技提升行动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畜牧科技入户工程,提高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快速扩繁技术和快速育肥等高效饲养技术,配合饲料、秸秆青贮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疫病综合防治和畜产品加工贮运等实用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支持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鼓励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技术服务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开展技术和信息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实施养殖户畜牧综合技术培训补贴,5年培训各类养殖技术骨干2万人,不断提高畜牧工作者和养殖户的科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