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训任务
(一)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开展文明礼貌、移风易俗、遵纪守法、热爱家乡和争当现代创新型农民的教育。开展科学种养、科技致富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参加培训的农民群众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和技能,增加农民收入。内容包括优质稻、超级稻、桑蚕、食用菌、糖料蔗、木薯、水果、蔬菜、花茶、中草药、家禽、水产品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农机新技术应用和农机使用养护、农村安全用电、农村沼气池建设、农业气象知识和农业法规政策等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54万人次,其中妇女达40%以上。
(二)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以增强遵纪守法和维权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和生活观念为目的。主要是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内容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应聘、就业岗位选择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40万人次,其中妇女达40%以上。
(三)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以实用、实效为原则,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热门,通过自主式、订单式和项目培训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制造、电子电器、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农机修理、加工、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社区服务、家政保健服务、商业营销等用工量大且适合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其中妇女达40%以上。
四、培训形式
主要通过集中办班授课(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实效)、技术讲座、技能比赛、观摩学习、技术咨询、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发放资料、光盘播放、利用电视、广播远程教育媒体传播(热线、专栏等)、现场技术指导、文体表演等多形式、多途径开展。
五、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全市培训100万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54万人次,引导性培训4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根据农时季节进村指导,每个村民小组培训农民不少于3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