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企业提出的项目进行逐个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出120项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为2008年龙岩市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其中重点实施项目100项,重点前期项目20项,见附件)。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好100项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实施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同时加大20项前期项目的工作力度,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实施。
(三)健全项目工作机制,落实项目跟踪制度,加大工业投资推进力度
龙岩市2008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是2008年我市工业投资工作的着力点,也是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各级各部门要主动融入,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抓好项目推进工作。一是强化领导挂钩责任制。按属地原则,各县(市、区)实施领导逐个项目挂钩责任制,并确定相关人员组成项目工作班子,确保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组织、指导和督促,从组织上、措施上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健全项目工作考评机制。将工业投资工作列入各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的统计,为目标考核提供依据,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干部抓工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落实重点项目季度报表跟踪制度。凡列入2008年市重点的项目实行季度报表跟踪制度,逐项进行投资进度、形象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跟踪管理(见附件),并将项目的跟踪情况作为对重点项目技改贴息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重点项目技改贴息工作,各级经贸部门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做好协调解决工作,确保各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加快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抓好8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一是加大对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功能规划的指导,按区域整体功能及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到高起点并具有特色;二是加大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产业集群、延引产业链;三是加大园区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四是加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配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各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做好本园区内重点项目的跟踪、统计、反馈和推进工作。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经贸委、统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工业园区。
龙岩市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提供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转变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提高服务全市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
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政策法规,决定实施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改善服务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促进全市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力争在2008年全市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创业培训、管理咨询、制度创新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取得明显的进展,市及各县市区争取设立1家综合性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融资担保平台。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组建重点为工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积极推动发展以企业出资为主,主要为“10+3”产业企业货款提供担保服务的互助式会员担保机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对目前已经运作的担保机构,要指导其按照会员制或股份制吸收一块、资产盘活一块、财政支持一块、招商引资一块或联合重组等渠道,不断壮大担保基金规模,提高承保能力,争取今年全市担保机构的基金规模超亿元2家、超3000万元3家,切实为重点产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提供有效的担保服务。
(二)建立创业投资平台。要按照《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以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或法律规定的其它组织形式,吸收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快创业投资机构组建步伐,市本级今年争取设立或规范培育1家资本金超亿元的创业投资机构,并通过引进市外战略投资资金,不断壮大创业投资机构的规模和资本运营实力。各县(市、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今明两年建立1家创投机构。积极推动创业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利用股权投资等方式,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帮助部分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尽快实现上市目标。
(三)完善创业培训平台。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根据企业需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层次举办公益性创业培训、精细管理培训、高级管理培训班,通过聘请市内外专家和成功的企业家讲授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实战经验,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重点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争取今年举办15期创业培训班,培训1500名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同时,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每年在我市举办一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市高管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