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2008年工业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轻纺工业:一是实施工业锅炉和窑炉改造。二是推广集中供热、风机水泵变频调速等技术。三是推广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四是推广悬浮体染色、气雾染色等新节能工艺。
  (三)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和监督。在全市选择100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重点跟踪监控。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测,对能效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
  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市经贸委开展所辖重点企业的节能监测和能源审计。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用能检验监测和审计制度、节能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编制节能减排规划,把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逐步开展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督促重点耗能企业按照《节能法》的规定,定期向市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效能办、环保局、监察局。

龙岩市工业品牌带动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品牌带动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战略部署,加快我市工业品牌培育,进一步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决定实施工业品牌带动工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创新发展的原则,按照培育催生新的知名品牌、提升壮大现有的知名品牌、集聚发展产业品牌的思路,大力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工业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促进产业聚集和结构优化,推进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全面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2008年,计划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8-10个、省著名商标8件,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1个,地理标志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2个,龙岩市知名商标20件。
  到2010年,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产业品牌,品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品牌数量明显增加。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到2010年,中国名牌产品7-8个,中国驰名商标超9件,省名牌产品65-70个,省著名商标60件,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3-5个,地理标志商标3件,国家免检产品14个,龙岩市知名商标120件。
  --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品牌提升扩张,促进品牌企业规模壮大、竞争力提升,不断做大做强,形成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10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超165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超30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
  --品牌带动力明显提升。通过具有聚集效应的品牌产品带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卷烟生产基地、环保设备生产基地、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生产基地和在海西有重要影响力的水泥生产基地、铜材加工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企业创品牌引导,大力培育工业品牌产品。
  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创建品牌工作,提高企业品牌意识,走品牌兴企之路,使创品牌工作在全市形成热潮。按“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每年选择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名牌、著(驰)名商标品牌重点培育对象,实行相关部门领导挂钩责任制和重点跟踪协调服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引导企业通过大力推进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增强创新活力,夯实企业品牌培育基础。经培育和扶持达到条件的,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向国家或省主管部门推荐和帮助企业办理申报手续。
  (二)推进品牌提升扩张,做大做强工业品牌企业。
  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装备水平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高品牌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鼓励和引导品牌生产企业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展质量攻关和质量赶超活动,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质量水平。
  强化品牌经营,实现品牌扩张。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引导和鼓励品牌生产企业以技术、资本、品牌、营销网络为纽带,通过给特定企业有偿使用、特许经营,或实施联合、兼并、购买等方式进行品牌经营,提升品牌规模与附加值。支持品牌生产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加盟。支持有条件的品牌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建立研发、营销、服务体系,推进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延伸。
  (三)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培育更多知名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品牌企业的同时,加强对产业集聚的引导和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行业内主导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合理规划产业基地布局。结合“10+3”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根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在全市范围内突破行政区划,对规划发展的卷烟生产基地、环保设备生产基地、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生产基地等产业集中区,留出较大的地域发展空间,集中资源,促进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配套企业集聚。二是加大产业链缺失项目引进和实施力度。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基地,迅速形成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开展产业集群定向招商,充分发挥其扩展带动效应和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建设大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大配套,形成大集散,建成专业分工、产业链完整的产业基地组织结构。三是推进产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发挥现有企业技术中心作用,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引进国家、省级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中心等科技载体,建设与区域特色产业相配套的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进区域原材料和产成品专业市场建设,提高区域产业知名度,降低物流成本;健全完善创业培训平台,加大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信息咨询、商标代理、技术服务、打假维权等各个方面服务。四是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牵头制定区域、行业产品质量、服务的联盟标准,通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方式,创建区域性的共享品牌,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