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2008年工业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龙政综〔2008〕7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突出工业、加强工业、突破工业”的要求,大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市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实现全市工业工作会议提出的“2008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795.5亿元,增长2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1亿元,增长25.3%;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88.6亿元,增长1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9.0%;全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的目标,现将《龙岩市工业“八大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三日
龙岩市工业“百家千户”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工业“百家千户”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龙政综[2007]90号)精神,为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在2007年实施工业“百家千户”培育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工业“百家千户”培育工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优质服务为推力,按照“抓亿元企业就是抓龙头、抓规模企业就是抓源头”的思路,重在培育,分级负责,分类指导,扎实推进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强化政府优质服务和政策配套推动功能,促进和催生一批具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竞争实力、增长主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育目标
2008年,全市净增25家亿元工业企业,其中新罗8家、上杭4家、长汀4家、连城3家、漳平2家、永定2家、武平1家、龙岩开发区1家;净增120家规模工业企业,其中新罗45家、长汀15家、连城13家、漳平12家、上杭10家、永定10家、武平10家、龙岩开发区5家。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内涵挖潜、外延拓展并举,持续推进项目带动战略。
以内涵挖潜推动存量增长。引导现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企业自身基础,围绕扩大现有生产能力,积极挖掘潜力,大力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全面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强化企业技改投资主体意识,通过落实政府优惠土地、技改项目贴息、部分税费减免等激励措施,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增强技改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快重点技改项目实施进度,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以外延拓展推动增量扩张。按照符合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围绕基础性项目(重要原材料生产、重要零部件配套等项目)、拓展性项目(延伸产业链、扩展产品系列、增加产品功能等项目)、战略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港澳台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主动寻求与中央、省属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配套,积极生成、引进一批符合政策导向、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实施步伐。
(二)大力推进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奠定企业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引导企业尤其是拟培育为产值超亿元的重点企业,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债转股、无形资产(如品牌、采矿权)引资等途径,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直接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在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按照上市公司的条件进行规范和完善,积极争取在境内外主板或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扩张发展。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二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充实企业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切实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的要求,督促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用好“6.18”平台,促进更多技术难题和科研成果项目对接;争取国家、省级技术研发基地落户我市,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突破技术难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和联合开发,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促进各类要素的高效利用。一是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计量、统计、职工基础教育和规章制度建设,打牢管理基础。二是突出管理重点。加强现场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三是大力推进战略管理。高度重视战略管理工作,着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努力做到以战略思维、战略眼光、战略规划、战略决策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四是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科学化。加强财务、人力、物资、销售、技术、售后服务等管理资源信息化改造,实现管理系统化、智能化;积极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技术,广泛采用数字控制先进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加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商务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