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三)大力应用高产优质和专用型品种。在巩固双低优质率和主推双低杂交高产良种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三低”(低硫、低芥、低饱和脂肪酸)、“三高”(高产量、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三抗”(抗病、抗倒、抗裂荚)新品种的培育应用,适应新产品开发对品质要求和机械化收获对农艺性状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使50%的油莱面积应用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满足市场对油菜籽资源的不同需求,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和企业加工效益。大力推广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抓好芝麻耐渍、抗病(茎点枯病、枯萎病)、高产新品种及专用(高含油量、高蛋白质、籽粒纯白或乌黑、脱皮用大粒型)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四)推广实用技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推广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等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发展油菜“一菜两用”早发高产高效栽培,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油料生产效益。针对油料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慢、到位率低的问题,在主产区开展油料高产创建活动,即创建300公斤的花生万亩示范片,200公斤的油菜、大豆万亩示范片,100公斤的芝麻千亩示范片。着力解决当前油料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五)加快油料生产机械化。大力应用油料作物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作业技术,解决油料生产费工耗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的问题,促进油料生产从传统方式转入现代化生产。建立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扶持引导当地农机大户和各种形式的农机作业组织,购置油菜播种机、收获机等机械,开展作业服务。示范推广油菜机械化直播和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六)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油脂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开展订单生产。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继续扶持各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同时,要加强油菜加工技术研发,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创立湖北优质双低油菜油品牌、优质麻油品牌。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油料产业开发扶持力度。省财政每年在省级板块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份额,重点用于支持全省油料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熟化和推广、良种繁育、油菜商品籽标准化生产、龙头加工企业新工艺、新产品和品牌开发。

  (二)积极落实油料作物良种补贴。从2007年起,国家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实施油菜良种补贴,中央财政对农民种植油菜给予每亩10元补贴。各地要认真落实补贴政策,以“一卡通”的形式直补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