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要加快调整信贷营销策略和重点,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新产品,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优势,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柱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拓展业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十四)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拓展业务和支农服务上来。要立足农村市场,坚守“三农”阵地,正确处理支持“三农”、深入拓展农村业务与支持城乡一体发展、开拓城镇业务、提高经营效益的关系。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创新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增加小额信贷品种,降低农民贷款成本,切实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
(十五)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按照“境内、境外上市两手抓,以境内为主”的原则,重点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着力组织国有大型企业整体上市。通过出台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通过在财政、税费、土地、金融和中介等多方面予以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切实降低企业上市成本,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加快我市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使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在五年内我市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首发融资和再融资累计达到60亿元以上。
(十六)大力挖掘培育上市资源。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抢抓开设创业板的机遇,积极引导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按照“上市一批、申报一批、筛选一批、孵化一批”梯次推进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资源培训、推介和跟踪服务,采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逐步充实和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筛选并深入20-30家具有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调研,逐户摸清基本情况,充分挖掘上市后备资源,进一步引导和动员企业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意识和改制上市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充实和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后备企业排列梯队,明确培育目标和工作重点;举办后备上市企业培训暨重点备选上市企业推介洽谈会,聘请证监部门、证券交易所和券商等中介机构专家,就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财务会计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十几家知名中介机构到会参加咨询、洽谈,帮助企业决策和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上市基本知识,进一步增强企业资本运营意识,争取近期有3-4家具备条件的企业达成上市意向。要扶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外部监管,通过再融资、兼并收购、整体上市等,实现产业整合和企业资产债务优化重组,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和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