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整合资源,走集约化发展路子
一是整合茶叶加工企业要从初制所抓起,加快建立茶叶初制加工企业认证体系的步伐,严格市场准入门槛,有计划、有步骤地取缔那些不具备加工生产条件、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造成资源浪费的初制加工企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加工条件好、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加工企业,提高优质原料的生产能力。二是以推动产业化经营为目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大、加工条件好、实力强的优势,整合茶叶产业资源,走产业集约化发展路子。要选择那些成长性好、经营战略和目标定位准确、有一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做强做大,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优强企业集中,形成“龙头+初制所+基地+茶农”的产业模式。三是积极引导组建茶叶集团,“十一五”期间力争组建1-2个茶叶集团,使茶叶产业形成稳定的原料基地,巩固的制茶加工,灵活的市场营销网络。
(六)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打造茶叶品牌
打造品牌是我市茶叶加工业一项长期的战略。打造品牌要从增强品牌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加快原产地保护标志的认证和推广入手,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和鼓励茶叶加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云南名牌”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清凉山”、“高黎贡山”、“尼诺”、“龙润”、“兴顺达”、“永年”、“顺国”等品牌,争取“十一五”期间打造1-2个茶叶产品获“云南名牌”。同时,着力解决茶文化设施少、从业人员素质低、规模小、普及率低、茶文化活动少,茶文化推动力弱等问题,通过弘扬保山茶文化,深入挖掘保山茶文化内涵,找准品牌与茶文化的切入点,渗入更多的保山茶文化要素,大力宣传保山茶文化和茶叶品牌,扩大保山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七)健全科技队伍,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进一步充实和稳定茶叶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各级科技服务体系,抓好茶叶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和培训,培训一批茶叶种植、加工和管理能手。二是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部门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科企结合,建立科研,产销一体产业机制,全面提高茶叶种植、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三是要采取培训和引进多种形式,加快茶叶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茶艺师、加工技师、评茶师及茶馆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认证工作,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