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推动乏力,产业开发步伐慢。我市茶叶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不够解放,对茶叶产业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各级政府缺乏有效的推动手段,服务引导,行业整合效果不明显,龙头不强,对基地建设和茶农增收拉动不明显,产业化经营推进较慢。
2.茶园建设规划差,建园质量低、规模小。由于茶园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全市现有的35万亩茶园中,有占近三分之一的茶园分散,有的茶园仅几亩、几十亩。与此同时,由于建园时标准低,目前在投产的茶园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低产茶园亟待改造,现有茶园面积中,无性良种茶园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8%。另一方面,茶园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单位产量不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3.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龙头企业少、集约化程度低。在现有的加工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9户,仅占全市初、精制茶叶加工企业的1.46%,占全市主要茶叶加工企业27户的33.3%。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2户企业(高黎贡山生态茶有限责任公司和兴顺达茶厂),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573万元和250万元。2005年纳入全市乡镇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统计的茶叶加工企业91户,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588万元,平均每户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8.4万元,大部分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加工生产条件还处于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对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力弱。
4.精制茶叶加工秩序混乱。据统计,全市有各类初精合一的精制茶叶加工企业215户,但有一定规模、加工条件较好的仅有55户,占25.88%,有75.42%的精制茶加工企业,属初制加工企业在进行精制茶加工,其加工手段十分简单,生产加工条件十分简陋,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基本不符合食品卫生市场准入的条件,增值率低,对茶叶加工原料造成极大的浪费。业主和管理层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企业经营短期行为突出,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导致难以做大做强。
二、茶叶加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市场需求扩大,为我市茶叶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茶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文明的饮料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俗有“饮料黄金”之称。全球有6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有茶叶消费习惯,主要产茶国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等11个国家,中国既是产茶大国也是茶叶的消费大国,大多数中国人都有饮茶的习惯,消费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普洱茶以其特有的功效、深厚的茶文化深受消费者喜爱和推崇,消费的领域已从特定消费人群发展到普通人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普洱茶将成为云南茶叶产业的主导产品。同时,绿茶产品随着市场发展的变化,向高、中档产品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为加快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