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山市“十一五”茶叶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山市“十一五”茶叶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保政发〔2007〕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保山是云南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昌宁、腾冲、龙陵县先后列入全国首批优质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商品县。茶叶既是我市区域性的传统骨干产业和25个主要产茶乡镇、58万余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市极具开发潜力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在我市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茶叶加工业水平,提高茶叶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促进茶叶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对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茶叶这一传统骨干产业优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提出“十一五”茶叶加工业发展意见。

  一、保山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可采面积30余万亩,茶叶产量1396.5万公斤,为全省第三位,茶叶总量占全省的10.6%。总面积中,规模连片茶园25.5万亩,占72%,已建设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15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有60亩茶树母本园,180多亩苗圃基地,年可圃茶树良种苗木3500万株。茶叶加工业也随着种植业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截止2005年底,全市有初、精茶叶加工企业615户(其中初制加工企业560户),初、精合一的加工企业215户,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初精合一加工企业55户,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30条,有从业人员4000余人(不完全统计),初、精制加工生产能力2.5万吨。2005年毛茶产量8664吨,精制茶产量7473吨,分别占全市茶叶产量的62%和53.51%,精制茶加工完成现价总产值8517万元,占全市工业现价总产值的0.9%,茶叶品种主要有精制绿茶、普洱茶、红茶和茉莉花茶。加工企业规模经营茶园2500亩以上的30余家,其中:5000亩以上的15户,经营带动上万亩的龙头企业有8户。2005年茶叶加工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户;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有9户;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有18户。近年来,我市普洱茶加工发展较快,到2005年底,已有普洱茶加工企业50多户,生产普洱茶4858吨,有普洱茶品种30多个,其年加工生产能力1500吨以上的企业3户;500-1000吨的8户,已建成普洱茶加工生产线30余条,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并获得QS认证。另外,全市有17个茶叶品牌及产品获得无公害、有机茶及绿色食品认证。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