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衡政发〔2008〕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资源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7]26号)的要求,现将我市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意义和目的
  文物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物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对于充分发掘、整合文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此次文物普查,要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我市文物资源基本情况、保存状态,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重要依据;要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完善,为实现文物标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创造条件;要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提高我市文物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大保护、大利用的机制,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全市境内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其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不可移动文物,并对近现代工业遗产和民居村落重点普查。
  普查工作内容以调查、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登记的849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复查。掌握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普查成果,编制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三、普查的时间安排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