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进创新,不断增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实效
(十四)积极探索,把握规律性。要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落实“三创新”(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传播信息化的要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开展调研、座谈等形式,认真研究和把握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特点规律,善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以小事例反映大主题,增强新闻宣传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十五)因地制宜,增强针对性。要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情趣品味,把劳动保障宣传寓于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中,联系人民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运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努力推出一批人民群众爱读、爱看、爱听的新闻报道和文化宣传品,使劳动保障宣传品进社区、入家庭。
(十六)拓展渠道,提高广泛性。要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手段,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手段与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兴传播手段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互动。要把宣传触角向下延伸,强化公共职业中介机构、社保经办机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12333”热线的宣传功能,提供全天候、多手段、广覆盖的信息咨询服务,进一步增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劳动保障大宣传格局建设
(十七)高度重视,夯实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把劳动保障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劳动保障系统内部要协调配合,特别是新政策出台要规范口径,积极主动向社会解释清楚。
(十八)积极协调,建立多方支持、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宣传资源,加强与党报、党刊和大众传媒的沟通联系,建立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等制度,掌握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重点加强新华分社内蒙古分社、中国劳动保障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新闻中心、内蒙古电台新闻中心的联系和配合。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确定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劳动保障工作情况,解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舆论引导和管控能力。办好各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站,及时充实更新内容,要加强劳动保障系统上下互动,联手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整体效能。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及时公布重要信息,促进政务公开。要加强劳动保障宣传阵地建设,找准定位,开设适合农民工、社区居民特点的专版、专栏、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