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所有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商务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总工会配合)
(九)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以农民工集中的大中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扩面行动,确保全省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总工会配合)
(十)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能够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原则,抓紧制订我省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具体办法和经办规程。(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五、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十一)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快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建设。在矿山企业和更多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认真执行《
安徽省工资支付规定》,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严格执行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二)切实保障农民工民主政治权利。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会组织,指导和监督各类用工单位保障农民工平等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等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三)深化农民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在经常居住地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条件,解决有落户愿望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优先准予落户。对于办理居住证的农民工,在求职务工、司法援助、社会保险、住房贷款、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实行市民待遇。(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分别负责)
(十四)健全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制度。贯彻落实《
农村土地承包法》,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和多部门协调解决农民工土地承包重大问题的联动机制。规范引导农民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完善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建立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农民工流转承包土地提供信息咨询和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省农委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