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精深加工产品出口。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研究制定了今年对外贸易政策,落实调优进出口结构政策,引导和促进我市企业进出口商品调整和优化。抓好徐州经济开发区设立江苏省工程机械出口基地的申报工作。开展国内外贸易环境调查研究,积极做好优势出口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工作,组织我市医疗器械企业参加了中国医疗卫生企业进入联合国采购市场推荐会,国家医保商会对我市医疗器械出口前景看好,计划建立中国医疗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徐州分会,全力支持我市医疗器械行业的长期发展。
70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率先“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建筑、煤矿、机械、网架、公路工程等领域的合资合作,开辟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积极引导我市企业与央企、省企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合作,提高企业“走出去”意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对徐矿集团、中煤五建、飞虹网架集团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调度、重点服务,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企业发展方向。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做到实施一批,跟踪一批,培育一批。
七、大力开展“三业六有”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71充分发挥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在促进群众创业中的作用,建立创业风险担保基金,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帮扶,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牵头单位: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发改委。
落实情况: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宣传、信用社区创建活动,鼓励经办银行发挥小企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的发展,大力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向县域推广。制定了贫困大学生“阳光资助”活动方案,指导新沂、丰县等地举办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活动。在现有5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批复设立了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等6个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市财政足额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1000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市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确保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及时兑现。
72着眼实现“学有所教”,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关服务性收费项目,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一免一补”,加大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的资助力度,扩大残疾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
落实情况:2008年市本级在年初部门预算中,按省定小学每人每年300元,初中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对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后的所需公用经费进行了安排。2008年按照省的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2008年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一免一补”,在教育附加预算中安排30万元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外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铜山县聋哑学校从2007年9月并入市特教中心,二者合二为一,人员经费全部由市财政负担。
73着眼实现“劳有所得”,完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和人才资源体系,认真落实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制度,努力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各类劳动者得到有效的就业机会,依法合理地获取劳动所得。牵头单位:市劳动保障局。
落实情况:按照建立人力资源大市场的发展方向,着手筹建立足苏北、面向淮海经济区的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目前,正就市场选址、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进行协商。开展“全市《劳动合同法》宣传贯彻落实情况专题调查”,认真落实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制度,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74着眼实现“病有所医”,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力争年内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 元、参合率达95%;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强化药品市场监管,改善农民工就医条件,扶持“爱心医院”建设发展。牵头单位:市劳动保障局、卫生局、药监局、民政局、财政局。
落实情况: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力争年内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 元,市财政对各县(市)已安排转移支付。截至3月15日,我市农村居民参合率已达到9327%。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已形成初稿,近期将下发。对农民工开放城市全部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推进惠民措施,积极落实“三合理”等制度,部分医院对农民工就医费用实行部分优惠或减免。大力扶持“爱心医院”建设,制定了逐步添置医疗设备、增加服务项目等规划措施,落实运转中资金亏空具体解决办法。
75着眼实现“老有所养”,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保障水平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对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给予低保补助。牵头单位:市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市财政局。
落实情况:加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积极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初及时调整企业养老保险金水平,人均增资116元,平均涨幅达12%,调资每月新增2012万元也已发放到位。对生活困难的7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标准上浮20%。
76加快城乡养老设施建设,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老龄办。
落实情况:老年公寓建设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启动了规划设计和项目招商等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城乡养老设施建设。市财政今年对农村敬老院安排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切实提高敬老院建设水平。
77着眼实现“住有所居”,年内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120万平方米的限价定销商品房,积极探索政府回购“二手房”等创新模式,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住房困难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努力使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牵头单位:市城建重点办、房管局、财政局。
落实情况:市房管局正在办理经济适用房前期手续。水岸春天定销房21幢已全部封顶,汉之源定销房一期30幢已完成主体建设,金色里程定销房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双山子定销房已进场施工,七里沟地块定销房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市财政安排并拨付廉租房补贴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