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


  三、加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根据我市天气气候特点和实际需要,大力加强自动气象站、雷达等效系统、气象卫星资料接收、雷电和大气成分监测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要重点加强中小尺度灾害天气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布设1个自动气象监测点,提高全市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建设资金和维持经费,保质保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

  (二)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依靠科技创新,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综合应用多种预报预测技术方法,建立和完善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影响我市的暴雨、雷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雾等突发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

  (三)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的原则,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针对我市多发气象灾害和潜在突发公共事件特点,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增强对山洪灾害、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城市内涝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气象现代化进程。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社区、企业的气象服务。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营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以气象警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声讯电话、手机短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四、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一)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服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完善“三农”气象服务。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区、产业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业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气象预报,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