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岳政办发[2007]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岳各单位:

  《岳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岳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对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进行测算的通知》(环办函〔2005〕240号)。

  1.1.2 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湘环发〔2005〕15号)。

  1.1.3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3号)。

  1.2 规划原则

  1.2.1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用环保的理念和要求,按环境的承载能力引导经济健康发展。针对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条件不同情况,采取分功能区控制,科学指导的原则。长江岳阳段、铁山饮用水源保护区、东洞庭湖区域以生态功能保护为重点,南湖、汨罗江、新墙河、华容河、芭蕉湖区域以强化污染治理为重点,城市大气环境以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加强基建扬尘监管为重点。

  1.2.2 预防为主,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国家“十一五”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我市环境保护实际情况,使环境保护规划既具超前性,又有可操作性。

  1.2.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我市环境、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产业链,节约使用人类可使用的资源,加强环保科技投入,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4 完善制度,严格环境监督管理

  强调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定,调动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继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以执法促治理,以执法促投入,以执法促重点环境问题的解决,以执法推动环保工作,树立环保执法权威。

第二章 “十五”环境保护情况



  “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2.1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高

  2.1.1 主要水域水质状况

  8个水环境功能区域的水质符合各功能区划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水域污染治理和控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长江干流岳阳段,流经我市华容县、君山区、岳阳楼区、云溪区和临湘市,全长163公里。城陵矶上游80公里,控制断面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城陵矶下游83公里,控制断面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2)东洞庭湖,沿湖周边有岳阳楼区、岳阳县、湘阴县、汨罗市、华容县和君山区,面积为1313平方公里,控制断面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3)湘江岳阳段,流经我市湘阴县,注入东洞庭湖,全长30公里,控制断面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4)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流经我市平江县和汨罗市,注入东洞庭湖,全长253公里,控制断面水质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Ⅱ类。

  (5)新墙河,发源于我市平江县,流经岳阳县,在筻口镇接纳临湘市桃林河水,汇入东洞庭湖,控制断面水质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Ⅱ类。

  (6)华容河,发源于湖北省调关,流经我市华容县和君山区,注入东洞庭湖,全长60公里,控制断面水质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Ⅱ类。

  (7)长安河,在我市临湘市境内,注入黄盖湖,控制断面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

  (8)南湖,位于市城区,控制点位的水质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Ⅳ类。

  2.1.2 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十五”期间,我市空气质量保持平衡。市城区建成烟尘控制区4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96.91%。市城区设有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常规监测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Ⅱ、Ⅲ级。

  2.1.3 城区环境噪声状况

  市城区建有环境噪声达标区37.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7.11%。常规监测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1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dB(A)。

  2.1.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2004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为27.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3.37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处置量3525吨、工业固体废物年排放量为7600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1.09%。

  2.2 总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

  总量控制计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生产清洁化,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加强综合协调和分类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总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是“一江、二湖、三区”(长江,南湖、东洞庭湖,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确保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稳定在二级水平,主要水域水质控制断面达到Ⅲ类水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总量控制计划中,大气污染物重点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2004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4797.54吨、烟尘排放量为18555.2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控制指标、烟尘排放量低于控制指标;水污染物重点控制化学需氧量,2004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35678.52吨,在控制指标内。

  2.3 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按照有关产业政策审批新建项目,对污染严重的区域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要求建设项目必须有总量控制指标,企业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者减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业污染的控制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工业污染治理资金8.7亿元。同时,加大了其他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实施“3332工程”,整治了南湖、东风湖、芭蕉湖周边污染;强化了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治理、三产业污染防治、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等专项行动;制定了禁止白色污染、禁止含磷洗涤剂污染的规定。

  2004年,全市对52处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年削减化学需氧量2.22万吨,年节水112万吨,年节能折标煤3877吨。

  2.4 环保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我市加大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力度,平均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近千万元,监测、监察、宣教、信息等方面得到加强,空气自动监测站增加到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由1个增加到2个,并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第三章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1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把岳阳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家园,提供环境保障。

  3.2 规划目标

  3.2.1 总体目标

  环境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环保投入机制更具活力。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循环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2.2 具体指标

  根据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确定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如下:

  (1)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率大于7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292天/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 dB(A),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 dB(A);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m2,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保护;酸雨的强度和频率有所降低;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2)总量控制指标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6.79万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9万吨/年,砷排放量控制在0.07万吨/年,镉排放量控制在0万吨/年。

  (3)污染控制指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规范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4)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标

  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全市环境监察、监测、信息、辐射管理、宣教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建立环境应急响应及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大于60%。建立空气质量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