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掘和培养各民族的体育人才,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人民的体质。
第四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培训医疗技术人员,健全县、乡、村预防保健医疗网,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对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和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事业、老年保健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利用优惠政策,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按卫生区域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序竞争的多种办医形式,鼓励集体、个人集资办医,严格医师资格制度。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和用药安全。
第四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上级国家机关的支持下,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加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管理。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计划生育的具体规定,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优抚安置体制。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民族宗教
第四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繁荣、进步。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聚居在县内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第五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境内各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护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加强对宗教场所和宗教事务的管理,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干涉国家行政、司法、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活动。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活动。依法取缔一切邪教组织,禁止邪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