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速农业产业化建设,因地制宜地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合理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家庭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进行有偿转让,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用途。
第二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统一管理和监督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土地资本营运机制。
第二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施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并实施林业发展规划。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搞好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依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预防森林火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形式的绿化造林,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集体、个人承包宜林的荒山、荒坡、荒滩种植的林木和在承包地退耕还林种植的林木归承包人所有,可以依法继承和有偿转让。
第二十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施畜牧立县战略,在抓好农畜产品商品基地的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家庭养殖业,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和品种改良,发展饲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提高畜禽的产品质量。
第二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按照转移、放活、减少农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强化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率;建立健全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协调和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发展规划,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方重点倾斜。对基本生存条件差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有计划的移民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