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14、发展壮大农业技术创新力量。完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完善提高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装备水平,加大农业专题研究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科院、省水产研究所、省林业研究所和南繁基地等科研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快国家(儋州)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组建省热带海洋科学院和林业研究院。
1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建立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对取得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加大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鼓励科技单位和个人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有偿服务。按国务院要求,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落实机构,保障经费。鼓励支持基层农技机构、农民合作组织等加盟农业科技服务110,扩大农技110服务网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五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0万亩。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建设新品种区域试验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建立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建立节水农业示范区(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耐旱高效作物。
16、提升气象服务农业能力。完善陆地与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站,实现对灾害天气的高精度连续观测。加强完善台风等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预测、气象装备保障、应急指挥及信息发布系统,继续完善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农村气象防灾科普宣传,提高农民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17、加强农民培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等培训,发展打工经济,启动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每年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00万人次以上。创新培训机制,把培训工作下沉到基层,建立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和网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18、抓好农产品加工区建设。继续完善壮大定安塔岭、海口桂林洋和文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功能和规模,规划建设琼中、昌江、屯昌、澄迈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形成合理的加工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力争五年进入园区的企业达到100家,投资额达200亿元。制定完善农产品加工区建设规划及配套的支持政策,切实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各市县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加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园区水、电、路及污染处理等问题。从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省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扶持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项目和技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