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卫生发展为主题,以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及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卫生改革与技术创新为动力,建立适应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医疗防保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全州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增进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农村居民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全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50/10万以下;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以村为单位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乡镇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100%。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碘缺乏病、疟疾等疾病基本消灭和消除成果得到巩固,重点预防和控制霍乱、非典、人感染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性病、麻风病等传染性疾病。
--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2/10万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0‰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
--公共卫生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加大。有效控制危害区域内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职业卫生,减少群体性食物中毒和职业危害。食品卫生合格率达85%以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合格率达85%以上,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达70%以上,主要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明显提高。80%的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5%的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执业的乡村医生均具有执业资格。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全州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80%以上,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能力提高。中、老年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落实防治措施,降低患病率和致残率。
--全州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
三、卫生服务体系的布局与调整
卫生服务体系由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采供血、医学教育与科研6个方面组成。
(一)医疗服务体系
城市实行两级医疗服务网络配置,即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农村实行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配置,即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其它医疗机构,包括企事业、军队武警编制外所属医疗机构、私营医疗机构等作为城乡医疗服务的补充,一律纳入卫生全行业管理。
1、综合医院
(1)机构设置与布局。全州共设置综合医院9所,为政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所,即州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8所,即8县市人民医院。
(2)功能与任务。综合医院是辖区临床医疗、康复、教学、科研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的中心,主要功能是以医疗为中心,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部分非基本医疗服务,重点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伤人员的诊疗任务,结合临床开展预防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