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加快县域非农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小企业孵化、成长性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培育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2008年力争创办中小企业1万户以上,新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提高乡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网络、人才培训、创业辅导、行业协会、技术创新等社会化体系建设。
(二)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降低服务业准人门槛。破除所有制歧视和行业垄断,鼓励支持农民进城或在乡村兴办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文化娱乐、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大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农村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和物流技术服务,按照全省现代物流建设统一布局,重点建立1万个新农村现代物流配送网点。制定农民创办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在乡村兴办服务业与农业生产用电、用水同价。对进城兴办鼓励类的服务业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政策。
(三)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在全省农村启动“零转移就业培训计划”,有3个以上农业劳动力的家庭每户培训转移1人,做到100%自主选择专业技能,100%免收培训学费,100%安排就业。2008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用3年时间使100万个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消零”。
(四)以“两区”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整村推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开发扶贫工程,2008年新解决20万人的脱贫问题,移民搬迁5万人。进一步加大对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贴息支持和启动资金扶持范围,创新“两区”项目融资的有效形式。加快“两区”开发项目实施进度,及早规划第二轮“两区”产业开发项目。
四、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施兴水战略。以拦蓄水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重点,加快已开工的20项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进度。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确保用3年时间完成我省32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小微型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兴建抗旱水源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继续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夹马口北扩和北赵引黄灌溉工程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2008年在全省72个项目县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面积l00万亩。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08年力争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0万亩,生态修复面积700万亩。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根据国家生态省试点建设规划,大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六大生态工程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科学规划和发展退耕还林地区的后续产业。以身边增绿为重点,继续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做到生态造林与发展经济林相结合。完成新启动的20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绿化任务。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抓紧制定治理规划。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快重点区域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