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2007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向基层延伸,以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力度,落实城乡集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销向农村市场的势头。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环节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促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跨上新台阶。
(一)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安办)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定期不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是重点抓好监管网络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机构网络和人员管理电子化。二是抓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及查处工作,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查处机制,查处行政执法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和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三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在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全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启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纯净水等品种的安全状况调查和信息专业分析工作。四是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实现检测成果共享。
(二)强化种植养殖环节整治
农业和畜牧水产部门要全面贯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扩大基地生产规模,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与复查工作,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力度,重点对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和水产品氯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控,并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安全消费。三是全面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以蔬菜、生猪为重点,以产销对接为主要形式,建立农产品入市进货查验检测、有毒有害农产品销毁、市场经营档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强化溯源管理。启动农产品“身份证”计划,开展包装标识试点。四是加强农业投入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企业诚信建设、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污染产地环境、违规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假冒农产品标识和销售质量不合格农产品等违法行为。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与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故与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强化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建设,加强定点屠宰和酒类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