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残疾人体育工作水平。完善市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常年开展残疾人运动员培训。努力解决残疾人运动员在等级评定、就学、就业和保险、奖励等方面的问题。
5、组织和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竞技体育赛事。做好残疾人集训队的选拔、训练和管理工作。
(七)社会环境。
任务指标:
1、人道主义广泛弘扬,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更加深入人心,扶残助残活动深入开展,形成更加良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2、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与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主要措施:
1、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动员新闻媒体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宣传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扶残助残、自强模范、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在大中专院校以及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开展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的教育,营造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建设,积极参加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作品评选工作。
2、开展扶残助残活动。通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和“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组织第二次“全市自强模范”、“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全市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广泛宣传自强模范以及助残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关心、帮助残疾人。
3、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步伐。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对城市现有道路、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大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采取盲文、手语、字幕、特殊通信设备等辅助技术或替代技术,为残疾人接受和传播信息、交流、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八)维权。
任务指标:
1、建立“事业依法发展、部门依法行政、残疾人依法维权”的残疾人事业法制工作格局。
2、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地方法规体系,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制宣传,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形成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法制环境。
3、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机构,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主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