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抓好村庄规划整治。要坚持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抓紧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今年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要因地制宜抓好村庄整治,以“三清三改”为重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建设。将农村民居防震保安纳入村庄整治规划。
三、严格落实中央和省里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责任
市、县区要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切实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和服务“三农”工作的力度。
(一)着力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1.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完善投入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各级财政、发改委、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落实。
2.加大信贷投入。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由市、县区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部门负责落实。
3.落实农业支持补贴政策。完善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认真落实国家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奖励补助。严格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研究制定财政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的政策。由市、县区财政、农业、农机、粮食、统计等部门负责落实。
4.引导农民和社会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建立“一事一议”公益性设施建设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给予补助。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业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由市、县区财政、税务、农办等部门负责落实。
(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实施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全年发展优质稻35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突破100万亩。做大做优高效果蔬产业,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发展高效商品蔬菜60万亩,发展有机茶种植2万亩。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快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发展养殖大户,全年新增养殖小区30个以上,出栏生猪750万头,出笼家禽8000万羽。做大做强药材产业,以敬和堂、时代阳光等几大药材加工企业为依托,建设厚朴、杜仲、银杏等药材基地20万亩。继续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突出抓好1万亩城市生态圈和2万亩绿色通道工程造林,促进20万亩速生丰产林、10万亩油茶低改、10万亩楠竹低改任务的全面完成。由市、县区农业、林业、供销、畜牧水产等部门负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