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益”战略,突出自主创新主题,着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初步建立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有益阳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孵化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进入全省科技强市行列,为建设创新型益阳奠定基础。 --创新水平明显提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电子技术、生物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市专利授权总数的3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力争进入全省前6位。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重点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25%以上,引进和培育20家年销售额上3亿元的科技型企业。 --科技投入保障有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种投资形式并存的投融资体系,力争“十一五”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切实增加政府科技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建设立足湖南、辐射周边地区的高新技术孵化平台,力争“十一五”期间孵化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建设好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5个。 --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技术贸易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适用技术进村入户率达到90%;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富民强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人才资源更加丰富。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和工程师人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达到85%左右;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5%以上。 --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在节能降耗、减少废气废水排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事业领域应对能力增强。以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为重点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工作不断加强,开展基层卫生保健、地方性疾病预防的研究,提升对公共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防震减灾水平,促进和谐益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