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益阳市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益政发〔2006〕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益阳市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八月五日
益阳市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益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湖南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现状 “十五”期间,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益”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融入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现,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项目实施良好,科技产出效益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共争取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3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项。重点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试验区和技术示范区建设,启动了农村科技信息“户”联网工程。一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益阳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些传统企业通过狠抓技术创新,加快升级改造,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十五”期间,科技进步推动全市新增产值110多亿元,利税近15亿元。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133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13项;申请专利665项,实施95项;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68项。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品49个,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品40个。200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亿元,年均增长37 %。益阳高科园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开发基地”、“中南大学科技园”以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复合材料等项目落户益阳。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电子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我市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是科技投入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十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当年GDP的比率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和0.72%的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全市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不多,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不到全市总数的10%。三是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科技管理调控能力弱,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大科技的合力,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