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兑现2007年度全市财源建设扶持奖励政策的通报
(日政字〔2008〕1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日政发〔2006〕18号)、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日照市2007年度财源建设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日财源组〔2007〕2号)精神,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政策标准和规定程序,组织对2007年度全市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经过严格考核,市政府确定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2个考核项目的79个单位(个人)、519件专利和60项科技创新成果享受2007年度全市财源建设扶持奖励政策,现予以通报奖励(名单见附件)。
自实施财源建设政策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正确把握政策导向,突出财源建设工作重点,大力培植骨干财源和新兴财源,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财源结构优化。一是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健康增长。按照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思路,认真实施财税扶持激励政策,着力培育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着力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着力支持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等,并加强财源建设考核工作,增强政策扶持激励效应,全市财源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增长速度和发展后劲得到全面提升。2006年、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0.76亿元和28.98亿元,净增6亿元和8.22亿元,比上年增长42.53%和39.58%,增幅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二位。2007年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3.03%,列全省第三位。二是促进了重点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对前30名地方重点企业进行考核奖励,激发了企业加快发展、培植税源、依法诚信纳税的积极性,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税收收入增长。2007年前30名重点企业实现地方税收8.36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8.85%,比上年增长87.44%。三是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按照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则,择优扶持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20个、现代物流企业7家,带动了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2007年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前10名的企业实际完成设备投资4.97亿元,涌现出日照临港国际物流、日百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同时支持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网点已覆盖到88.3%的村庄。四是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认真落实科技创新资助政策,两年来共扶持省级以上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13个;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奖励科技进步成果120项,发明专利715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2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个。五是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在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投资的同时,加强招商引资财税效益评估,实行“引资数量和税收增量双考核、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资项目实现增量税收双挂钩”考核办法,鼓励引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现代威亚汽车发动机一期正式建成投产,华能电厂二期、华海船业、中储粮、锦湖化工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市财源基础。六是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五奖一补”政策与财源建设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保障和激励相结合转移支付办法,鼓励财政困难县乡培植财源、增收节支、消化债务,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对发展快的区县、乡镇进行考核奖励,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