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积极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培育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5、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和中医院的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6、努力加强医疗卫生系统各类院校和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疗科研成果的转化。
十四、市体育局
1、全市体育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8%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上年,从业人员增长15%以上。
2、积极推动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利用体彩资金,加快便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3、大力发展和规范各类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彩票、运动装备等体育组织,健全完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
十五、市统计局
1、全市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8%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上年,从业人员增长15%以上。
2、加大服务业统计工作力度。全面客观地反映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深入分析全市服务业及重点行业发展情况,及时提供统计分析情况报告及对策建议,为服务业的决策与管理提供优质统计信息服务。
3、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的力度,使服务业统计指标全面反映行业发展状况。
4、准确、及时监测服务业发展统计数据,汇总、发布服务业发展数据资料。
5、会同有关部门对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统计,全面真实反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量和行业分布情况。
6、协同市有关部门搞好服务业发展部门绩效考核,按照《
统计法》的规定,负责审核、认定各有关部门提供的服务业数据资料,为落实目标责任制、搞好决策与管理创造条件。
十六、市国土资源局
1、全市地质勘查业、测绘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18%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上年,从业人员增长15%以上。
2、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服务业的规定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市里确定的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3、认真落实国发〔2007〕7号、鲁发〔2006〕14号、鲁政发〔2007〕66号、日发〔2007〕3号和日政发〔2007〕61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对列入国家、省、市鼓励类的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4、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服务业项目,简化审批程序,优先办理供地审批手续。
5、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出台服务业用地相关规定,大力推进服务业用地市场化配置,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服务业用地的配置效率。
十七、市旅游局
1、全市星级住宿业、旅行社及游览景区管理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18%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上年,从业人员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