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常德工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加大运用高新技术进行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力争到2010年,使全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3、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主要目标:
突破转化瓶颈,疏通转化渠道,促进我市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尽快成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
建设内容:
在现代农业、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选择10项技术成熟、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技术成果,促进转化,尽快实现产业化。加强政策激励,完善服务体系,加快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实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过程无缝对接。培育技术市场,开展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引进培植、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等服务。支持企业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工业企业中重点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辅助制造、数控等技术;农业上重点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名特优水产集约化养殖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生物制剂与新型肥料、生态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技术等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还要推动一批实用技术成果向农业、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和辐射。
4、科技富民强县工程
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力争3-4个县(区、市)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建设50个左右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50项左右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成果,力争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0%左右。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脱贫致富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建设内容:
在各区县(市)建设一定数量的推广转化基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循环利用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重点推广应用超级稻、杂交稻综合栽培技术、农业新品种培育、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特色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现代林业技术、环境友好肥料、农业生态修复和重建技术等,促进农业科技不断发展。
5、引智引技工程
主要目标:
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才。推动企业以项目、资源、技术、资产、经营权、股权、品牌等引进资金、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与科学管理模式,加大经济开放度,使我市的经济发展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
建设内容:
引进和培养20-30名拔尖人才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我市支柱产业各领域培养2-3名学科带头人,30名左右科技实业家和企业家队伍,在全市培养500名左右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民技术人才。重点培育现代农业、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五大领域的科技人才,通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资源集成,给予长期的跟踪和支持,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引领和示范放大作用。
继续发挥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充实专家顾问队伍。充分发挥其知识、技术以及资本的集聚效应,积极推进企业和社会进行引智引技和科技合作,促进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进一步落实我市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已签订的市校合作协议,搭建科技创业和合作平台,解决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